户外急救:携手出发,一路同行

发布时间:2019-06-05
《户外急救》是由汕头大学书院总院学生素质拓展中心指导开设、“第一反应”急救培训机构和雪豹户外协会协助联合开展的一门公益课,希望培养学生急救与环保知识与技能,并利用课堂知识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高学生和社会公众的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活中的应变能力。

本学期共有32位学员参加了中国首批认证的社会企业—“第一反应”提供的以美国心脏协会(AHA)体系为基础的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专业课程与“公益宣讲师”培训。

前两节理论课通过陈益纯和李然两位老师对公益类课程和服务学习模式介绍、本课程的目标与要求、急救概述、团队建设、小组讨论与分享等板块进行详细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对急救形成一种基本概念,明白学习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对公益类课程和服务学习模式有了更好的了解,从而为实践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第三次理论课为长达八个小时的急救技能培训课,由“第一反应”急救讲师主讲,课程教师辅助课堂授课,学生们分组实操。“第一反应”是国际领先的急救培训和生命救援机构,是美国心脏协会AHA授权的在中国最大的急救培训机构,曾在246场马拉松赛事中守护100万人,成功挽救13个“心脏骤停”的生命。2013届校友刘钦就是“第一反应”的创始人之一,他在致力于中国急救事业发展的同时,出于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恩,还多次回母校开展急救培训并颁发权威证书,以及持续地给予《户外急救》这门课程相应的支持。本次主讲讲师之一便是刘钦校友。“第一反应”急救讲师们为同学带来了急救基础与徒手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及联合演练、内外科急症与突发医疗事件应对以及青少年急救互动教学实践等硬核知识,使同学们在已经有急救理论知识打底的前提下更好地去学习和吸收心肺复苏术等急救知识,加上实操技巧的训练,对急救的认知又有了更深的一层理解。

第四次理论课对户外安全环保与突发事件应对以及实践课的项目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在课上,老师们强调了无痕山野理念、野外急救处置原则与城市环境的区别,使同学们对户外安全环保与突发事件应对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关于实践课的项目设计概述,老师和助教们提供了上届户外急救公益课程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范例,让同学们对实践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让同学们在第五次理论课的时候让各小组进行项目设计的汇报,由老师们进行汇报点评,助教辅助各小组项目设计修改。 

公益实践课由老师带领学生们到汕头中小学开展基础急救常识的教育服务和调查研究,传播户外安全和环保理念。本学期实践课汕大师生们陆续走进汕头溪东小学、长安小学、长厦小学、私立广厦学校(中学部)、金樟小学、长厦小学(龙腾嘉园校区)和马西小学等八所中小学,开展急救进校园的活动,已使近千名中小学生受益。在课程中,学生们轮流充当讲师和助教的角色,从最初的课程设计和物资准备,到课程试讲,再到走进中小学传授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生存链和户外环保LNT法则等知识,在带给中小学生急救知识的同时,自身的授课、团队合作等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老师带领学生们边服务边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项目方案。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服务实践总结报告和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使学生们进一步地掌握理论课所学知识,不断巩固,加深印象。八次中小学的宣教也得到服务单位的高度评价,长厦小学的邝弘彦主任表示,通过《户外急救》课程组的课堂讲授和实景模拟,既提高了学生应对急救等突发情况的现场判断和处置能力,也增强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希望日后能多开展类似的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及家庭掌握科学的自救自护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最后的总结分享会,学生们分组进行项目汇报。在项目汇报中,学生们以PPT,电子相册等形式展示在此门公益课中的收获。18通信工程曾金山在个人感想中提到:“每一次宣讲之前,我们小组都会进行细心地讨论以及多次试讲,大家都对这件事认真对待。因为我们是要对学生宣讲,我们要负担起责任,特别是心脏按压部分,这部分是拯救生死的技能,这是很严肃的一件事,绝不能将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小朋友们,确保传授给小朋友们的都是严格正确的。”18应用化学洪沛彬则分享道:“了解到中国急救知识普及率低的现实后,也让我想要把自己学会的急救知识教给不只是中小学生,还有身边的人,通过我带动他们学会,他们再去教会其他人。”老师和助教们都分享了他们为何选择传播急救知识的个人经历,使同学们从心底油然产生一种使命感。通过此门公益课,大家对“户外急救”产生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不少同学萌发出将急救知识传递给身边人的想法,“户外急救”公益课收效甚好! 

2019年春季学期“户外急救”公益课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急救的传播还在继续,公益的脚步不会就此停歇。让我们期待,2019年度秋季学期,“户外急救”公益课程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吧!


文 林梓田 18海洋科学 图 《户外急救》公益课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