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划艇项目系列讲座之《南中国的海龟保育》

发布时间:2015-12-08

“我非常佩服伍家恩博士,我亲眼见过她做事的方式。一个漂亮的女生,用自己业余时间完成对海龟的研究,非常非常的不容易。”“古局长花了将近十五、六年的时间在惠东地区做了大量的海龟追踪工作。”12月4日晚,海洋划艇项目系列讲座之《南中国的海龟保育》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演讲厅举行,汕大理学院院长刘文华教授是这样介绍本次讲座嘉宾伍家恩博士和古河祥局长。
伍家恩博士(Dr. Ng Ka-yan, Connie)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同时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海龟特别小组的成员。古河祥局长来自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海龟保育工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伍博士介绍,世界上有七种海龟,在中国就有五种。这原本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原来海龟产卵的海滩因为人类活动(例如垃圾、人工填海、房地产开发等)而消失,所以南中国的产卵海龟数量在逐年下降。此外,关于野生海龟的资料也十分的缺乏。伍家恩博士坦言,她所做的研究其实是为了取得南中国地区海龟的生态资料,对海龟资料的空缺进行补充。研究的内容之一是在搁浅或渔民误捕的绿海龟身上取得它们的基因结构,来研究不同地区绿海龟之间的联系。

 

另外还通过卫星追踪海龟的海洋活动情况,可以详细地得知海龟的产卵地和觅食地,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野生海龟进行保护。从1951-2013年,在香港有147宗发现海龟和海龟搁浅事件,其中大部份是来自于宗教仪式放生的海龟。

 

除此之外,伍家恩博士还会对绿海龟进行解剖,测量十七种微量元素,绝大部分微量元素与其他地区和往年相比超出几倍到几十倍,更有严重的甚至达到几百倍。如甲基汞在香港绿海龟的体内含量是墨西哥绿海龟的6-750倍。这些数字无疑是在告诫人类对绿海龟这一濒危物种的保育力度要不断加大,这也是伍家恩博士在讲座期间不断强调的事情。

 

伍博士与古局长相识于海龟科研,于2012年6月在惠东巽寮湾一同参与南海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休渔放生节”活动,将133只海龟和600万尾鱼苗放归大海。休渔放生对恢复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科研机会,将追踪器安装在放生海龟身上,研究其活动情况。

 

面对目前海龟濒危的问题,伍博士建议加强当地渔民和科学技术的连接,向国际非政府组织(NGO)、宗教团体、政府、企业寻求经济支持,通过社交媒体与不同的领域的研究者进行海龟的保育沟通等。

 

在互动环节时,观众踊跃举手发言,伍家恩博士、古河祥局长和刘文华教授对同学们问题互相进行补充,现场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有的同学对于他们保育海龟的心路历程感到好奇。

 

古局长表示自己是职责所在,保育海龟对他来说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情。随着慢慢的接触,古局长被海龟不惧万难,千里迢迢回到出生地的坚持精神所感动。古局长感慨地说:“现在小海龟长大了,要放回海洋了,一想到它们在大海里会面临到的种种问题,我的眼睛都会湿。”

 

伍博士分享自己在研究海龟的同时,和很多喜欢海龟的人结成友谊深厚的朋友。之所以坚持到现在,除了海龟的魅力外,与朋友的支持密不可分。

 

据了解,新一期高级户外拓展——海洋划艇项目,汕头至香港的航线,刚好是绿海龟的洄游通道,很多参加划艇项目体能测试的同学在听完讲座后,表示希望我们的项目能够为海龟保驾护航。

 

文图 13级广播电视学 龙小岚
(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