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心”启示 | 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3-09-14


关爱身心健康的 汕大学工 2023-09-14 22:00 发表于广东



携手同行,共筑学生心灵防线

亲爱的新生家长们:


随着金秋九月的来临,校园内外充满了丰硕的喜悦。您的孩子即将踏入这片富有生机与希望的校园,我们为您和孩子们感到由衷的喜悦,也为您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致敬!


在您和孩子共同期待新篇章揭开的同时,也可能会有对未知的诸多困惑。因此,我们希望能与您共同探讨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如何更好地关注到孩子们的心态,帮助他们在广阔天地中寻找到属于自己未来的方向。心态的不同对人生的走向会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关注心理健康以及学会调整心态平衡,对他们未来的幸福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对大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尤其重要。而在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又与以往不同,主要是培养孩子处理情感、人际交往等非智力因素的能力。有许多的政策和文件都强调了学校和家庭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责任和重要性,因此,只有家校共同合作,才能实现提升孩子综合素质这一重要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与您分享大学新生可能遇到的心理上的困惑及应对之道,我们深信,这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一、新生活的适应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学生到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对于刚踏入大学的新生来说,他们对开启新生活的态度往往是积极、乐观并且充满希冀的。初入大学,学生会遇到新的朋友、接触新的事物、做新的尝试,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1. 生活环境不适应:大学对部分学生而言意味着从“父母帮助下的独居生活”到“自给自足的群居生活”的转变。有些学生可能无法适应南方的气候和环境。这些,对初入大学的同学们来说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2. 期望过高致失落:部分学生可能过于理想化大学生活,对未来生活和前途的设想也过于乐观,因此在实际经历大学生活时感到失望。


3. 自我探索陷迷茫:不同于高中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大学是一个自由度更高的环境,需要自己探索成长。现今步入大学阶段,心理紧张系统解除,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喘口气的间歇心理,需要一段时间去探索和确立新的目标,在确立之前便容易陷入迷茫期,自我体验贫乏,缺乏愉悦感。


4. 人际交往不适应:进入大学,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在个性、生活习惯、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很容易存在差异,面对新的人际关系,部分同学可能彷徨失措,因为人际上的不协调不适应而产生孤独感。


如果您的孩子在适应过程中遇到以上困扰,请不必过度担心,这是每位同学在人生转变期会经历的暂时性困扰,请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潜能。您可以鼓励孩子接纳现实,给自己一段适应期,积极主动地了解学校环境、结交新朋友,在体验和探索中慢慢找寻自己的大学目标。如果三个月之后,孩子的状态还是不太好,可以建议他(她)寻求专业帮助以更快地调整状态。


二、学习困扰


大学的教学模式与高中不同,加上学习模式的转变,和一些同学预想的不大相同。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目标,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可能会面临学习目标迷茫,学习模式不适应、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长久的失落会导致同学自信心受挫、产生自卑心理。


学习是学生大学生活的主要任务。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正确看待学业在其人生中的位置,积极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会自主自觉学习,做好大学学习规划。如果孩子在学习方法或教学模式上存在疑惑,也可以引导孩子寻求师兄师姐和老师的帮助。


三、情绪困扰


稳定的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反应,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当前,抑郁和焦虑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消极情绪:抑郁情绪表现为个体心中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常伴有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等,心情压抑、沮丧、无精打采;焦虑是我们面对有难度的目标时的常见反应,大学生面临着学业、人际、自我发展等多方面的挑战,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提升行动水平,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影响身心健康。


大学期间学生会面临各种挑战,个体面对变化时,需要调动很多力量去应对,过程中难免会感到不适应,就容易产生不安、焦虑、害怕等情绪,这是很正常的。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时,您可以通过积极倾听理解孩子,引导孩子调整心理预期、尝试向亲近的人倾诉、注意兼顾身心健康、运动放松等方式调节负面情绪。如果发现孩子长期情绪状态不佳、难以调节的情况,一定要鼓励孩子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四、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面临某些应激性的压力事件或问题,无法用过往常用的解决方式来应付或者无力面对又不得不去面对,心理失去平衡的状态。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我们期望您可以引导孩子经历心理危机并不羞耻,协同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度过心理危机。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经历心理危机,及时倾诉、寻求帮助,是勇敢的行为、是一种主动挖掘成长资源的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此外,要及早觉察危机信号,尽早重视。严重的心理危机是有征兆的,以下现象家长和学生一定要引起重视:


1. 发生了引起强烈情绪波动的事件;


2. 强烈的内疚感、严重的焦虑、烦躁、发脾气和易激惹状态或心境低落持续超过2周;


3. 社会功能的急剧下降比如学业成绩急剧下降、大量旷课、不参加集体活动、网络依赖成瘾等;


4. 人格、行为、饮食和睡眠习惯的突然重大改变,比如没有食欲或暴饮暴食、失眠噩梦或疲乏、人际关系紧张、突然话变多或变少等;


5. 产生自杀或自我伤害的意念,对死亡过分关注,有意无意谈论自杀,甚至采取行动计划等。当出现以上心理或行为异常状态时,及时接受临床专业治疗,尽早干预效果更好。


大学是学生逐渐成长为独立个体的过程,也是孩子进一步与父母实现自我分化的过程。父母要适应大学时期孩子的自我成长,探索新的亲子关系的建立。我们建议您转变角色定位,从养育者和决定者的角色,过渡为更加温柔和理解的陪伴者和支持者。父母通过通过陪伴和支持,通过倾听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选择来提供情感上的理解和共情,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自主地度过适应期,减少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同时,父母需要通过积极的参与和有效的沟通来加强与孩子的互动。我们建议家长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并执行一套新的规则和限制,以确保孩子在心理断乳的过程中获得安全感和支持。此外,父母提供积极的信息和鼓励孩子的积极行为,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适应新的方式和节奏。


总之,父母可以将人生的自主权交给孩子。同时做好孩子心理健康的“观察者”,一旦发现孩子的情绪、日常生活、学业、同伴关系等方面有明显变化,就要做好及时的干预与沟通,寻求科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协助并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


一直以来,学校都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以下为学校一些相关的资源,希望家长和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扰和心理危机时,可以主动求助,积极应对。


1. 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2. 学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学生开展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危机干预、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等一系列的心理服务,从人际关系、情感问题、学业与兴趣、个人成长等领域帮助大学生应对成长中遇到的各类困扰,充分发掘自身拥有的心理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桑浦山校区和东海岸校区均设有心理咨询室,学生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心理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邮箱:o_xlzx@stu.edu.cn

桑浦山校区咨询预约电话:86503380/86503944

东海岸校区咨询预约电话:86500202/86500101

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754-87271333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3. 学院设有二级心理辅导站,班级设有心理委员,汕头大学心理成长协会长期开展解忧信箱活动,由接受过培训的朋辈解忧员进行回信,朋辈互助,倾听心灵。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公众号:头大心灵成长


最后,我们诚邀您一起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家校携手,共同为学生心理保驾护航。我们由衷地祝愿每位学子都能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日有所长,学有所成,找到心中所向,一路茁壮成长。祝愿各位家长朋友生活顺心,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供稿:学生处

排版、初审:林芃